4月10日上午,銀城太康縣楊廟鄉后街文化廣場,烈日當空、驕陽似火。
身著隔離服、一直在核算檢測現場穿梭不止的川匯區荷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劉繼杰,終因脫水嚴重、體力不支而重重地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現場,聞訊趕來的同事們迅速為劉繼杰實施搶救,幫她摘掉面罩、口罩、解開厚厚的防護服、掐人中、量血壓、不斷喊叫她的名字、用礦泉水幫她降溫、撥打120急救電話……在太康縣人民醫院,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劉繼杰漸漸地恢復了意識。醒來后,見到同事們都守在自己身邊,她眼含淚水、弱弱地、夢魘般地問道:“咱們今天的核算檢測任務完成了嗎……”3月23日,接到支援太康縣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周口市荷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第一時間組建支援小分隊。常年患有慢性腸炎病疾的劉繼杰再次向主任主動請纓,積極申請要參加馳援太康疫情防控任務。后來,經單位領導研究第一個批準了她的請求,因為領導們深深的知道,在近兩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劉繼杰每次都積極參加,主動沖鋒在前。在全民疫苗接種、全民核酸檢測、支援商丘、扶溝、太康……無論哪里有工作任務,任務現場都能看到劉繼杰參戰、忙碌的身影。一位同事介紹說,楊廟鄉后街文化廣場的當日溫度曾一度最高達33攝氏度,因為需要逐門逐戶上門采集核酸,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防護服的密不透風以及多個小時下高溫的工作環境,最終令劉繼杰體力嚴重透支,暈倒在核酸采樣的路上。馳援太康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后,為有效解決時間緊、任務重、加快檢測速度,提高檢測數量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劉繼杰和她的同事們每天堅持凌晨2、3點起床,提前做好核酸采樣各項準備工作,然后一路奔波,于5點左右趕到采集點現場,繼而開始一整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她們身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已經堅守在太康縣楊廟鄉后街連續奮戰了整整20天,期間,共計完成了18輪大規模核酸采集工作。一位當地志愿者感慨地贊許道:“這些醫務人員,每天就早早的趕過來開始給大家做核酸檢測,也顧不上吃飯、喝水,大熱天的穿那么厚,著實不容易……”女子本弱,為醫則鋼。穿上防護服,她們深深地知道脊背之上的責任與擔當。也許劉繼杰只是所有馳援太康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的艱辛縮影,但正是有了這些人的辛勞和付出,才換來了銀城今日繁華的萬家燈火,也正是有了這些人的心血和汗水,才托起了當地千萬民眾期盼的明日朝陽。(記者 侯少飛 通訊員 楊基偉)